如何提振消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
全文1756字,阅读约需3分钟
嘉实财富首席宏观分析师 谭华清博士
两会政府工作包括把提振消费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和当前我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主要矛盾是一致的。
2024年的中国经济是内需下行,外需向好的总体格局。2025年这一格局面临挑战。外围来看,特朗普上台后,挥舞关税大棒,国际贸易承压。外需出现一定的下行是可预期的。为了稳定经济大盘,扩大内需成了应有之义。
图1 2025年外需承压,稳定经济需着眼于扩大内需

内需又分为消费+投资。投资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投资,由三个部分组成,各占1/3左右,分别是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基建投资受制于地方财力,房地产开发投资受制于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困难,可以预期的是制造业投资的相对稳定。综合来看,投资的企稳回升难度较大。
因此扩大内需的抓手自然而然的指向“提振消费”。
图2 内需的抓手落在了消费上面

消费是当期收入的函数,也是未来收入的函数,同时也是收入预期和财富的函数。
因此提振消费应该打出组合拳,推出一揽子政策,围绕当期收入,未来收入和资产价格等维度持续用力。相对次要的是丰富消费场景,便捷消费服务,降低消费成本等。
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提振消费大概是沿着这些思路:
(1)就业与收入
扩大内需,稳定经济是支撑就业和收入的核心力量。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发放生育补贴”
稳定经济大盘总是稳定就业、稳定收入的基础条件。确立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本身已经释放了强烈的稳增长、稳就业的信号。
(2)收入预期与信心
“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
政策落实要避免挤牙膏。1+1<2的情况要减少。
“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
“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改革重点在于统一大市场建设和财税体制改革,这是20届三中全会明确部署的改革任务。
(3)资产价格
“稳住楼市股市”
“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对于中国家庭而言,资产配置的大头是房子和股票资产。推动房价、股价企稳,有助于稳定居民财富,稳定居民信心。
(4)便捷消费服务,降低消费成本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今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比去年翻了一番,并将手机、平板等产品纳入补贴范围,直接降低消费者购物成本
“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力度,新增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激发消费动力”
一项是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减轻当期支出压力。另一项是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幼、家政这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财政对经营主体贷款分类给予贴息,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更多优质服务供给。
当前,国家经济工作的主要方向是,既稳定当下经济,又立足于长远。聚焦当下经济的主要矛盾,着力提振消费;立足于长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是人工智能相关的,机器人,自动驾驶等)等方向。在推动消费企稳回升的同时,还有一些重要的值得关注的产业方向的政策。
1传统产能过剩产业的治理
“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产能监测预警,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
2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其在促创新、扩消费、稳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是关键词,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联网新能源汽车成为发展的重点。未来产业目前国家比较支持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相关产业政策将有力的推动我国企业在人工智能产业变革中大显身手。
总体来看,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从政策方向,政策理念,政策力度等多个维度,我们都看到了务实和决心。我们对2025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充满期待。